找到相关内容159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开启智慧奉献人生

    ,才能分辨出我们的世出世法是否圆融,我们的思想是属于聪明,还是属于真正的智慧。  “般若波罗密”的意译,就是用大智慧度我们到彼岸。有人曾问我,有此岸和彼岸吗?此岸和彼岸是佛陀所证悟的本体,是离开语言...

    妙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3565457.html
  • 唐君毅《谈中国佛学中之判教问题》

    ,言一念无明法性心,或观妄心,为天台之宗旨之特殊处;以便与华严宗人之言真心者,相分辨,相对抗。实则如湛然、知礼所重之性恶之义,只在智顗之观音玄义中述及。人或以观音玄义为伪者。此固不必然。但智顗之书少了...

    唐君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53965928.html
  • 澄观的佛性思想

    ?是一念心?关于澄观“心”观念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其分辨法相宗和法性宗之“唯心”差别的文字略窥一二。《华严经行愿品疏》:“第三唯心真妄别者。...最后之依据,所以才说“今依法性故云第一义心以为能作。”   澄观分辨相应心和不相应心的作法,依然是与《起信论》的说法如出一辙:“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2465964.html
  •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五重唯识观”的哲学意涵(上)

    “常、我”执,但实际上也包括“断、灭”执。其次,尽管这一禅观主题是依“三性”架构分辨实存(existential)与价值性的(axiological)的妄实,但仍借“执”的问题之便,在最后一句为唯识...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63665974.html
  • 近代北京寺庙的类型结构解析

    地址记载。其缺陷是,统计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宗教知识,未能分辨各类宗教寺庙,仅根据申报者自述登记。全市的寺庙中,只有22座庙自己申报为道教寺庙。这显然与京城宗教社会的实际状况有较大差距。  1936年1月...

    习五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71665999.html
  • 桂月集(1)

    一切心品的“见分”(主观的分辨能力),这个见分是因缘所生。要有一个对象(客观条件)为所缘,所以说,见分是内要依仗见分种子,外是藉着境界、知识等因缘,才能生起。因此应知有虚妄分别是缘所生、缘所生义,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70767169.html
  • 菩提达摩事迹评述

    宝中之宝。因为珠本身并不能确定自身是宝或者不是宝。珠的珍贵与否,是靠心智来认识、分辨和确定的。  三王子的这番议论,得到了般若多罗的赞赏。于是,接下去他们之间又有一番对话。  问曰: “于诸物中,何物...

    刘太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4767279.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1)

    中彰显而出的,是在求解生命困境之原因的问题意识下建构了对整体世界的认识体系,建立之后获得生命真相的解答,从而发动生命主体去进行改善生命情境的活动,并在这种努力改进的活动过程中,更能分辨各种层次阶段的...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90367297.html
  • 邱紫华教授讲座“禅的人生境界”

    我想对于一切危害中华民族的言论和活动,是会分辨清楚的。愿所有中华儿女,都能见本性智慧,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各尽所能,各出其力,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主讲嘉宾简介:   林有能...

    林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13567458.html
  • 《释量论》简介

    )上已礼赞,欲何所作耶?曰:欲广释陈那菩萨之《集量论》也。为何故造?曰:我法称造此释论,无主要为利他人之意。因为众生多数爱著庸常俗论,又无分辨善恶之慧力,对于善说非但不寻求,由妒嫉缠心反于善说起嗔恚故...

    见悲青增格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5267593.html